一束黄草瞬间编成飞鸟虫兽 潘杰:让草编走出国门

2019-07-25 11:49  来源: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

小字体大字体

  

潘杰



  “希望有一天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,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草编艺术”,在山东日照,一座极具民俗特色的东夷小镇北街里,一位坚持做草编工艺品十余载的手艺人潘杰这样告诉记者。从童年与爷爷相伴学习草编,再到少年结缘塑编艺人孙老师,如今这门手艺正陪伴着潘杰步入中年。他希望更多孩子和年轻人都能了解潘式草编,也希望这门手艺得以传承。

  

  与海相邻,以编为生

  在山东日照,有一个被誉为中国离海最近、集民俗文化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海滨小镇——东夷小镇,走在这个小镇的北街,有位草编艺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。

  他坐在一个小马扎上,手上拿着几片剑叶正在编织着一只金蝉,前面摆放着一些已经做好的编织工艺品,有螳螂、金蝉、蜻蜓、牛、马、中国龙、恐龙、火烈鸟等昆虫动物,不论是天上飞的、水里游的、还是地上走的,他都能用几片粽叶编织出来,许多好奇的人都围在他身边。

  



  



  他叫潘杰,“可惜没有一个叫潘杰客的哥哥”,他开玩笑说很遗憾。记者打探他的年龄,他说已经三十多岁了。他皮肤有黝黑,笑起来很朴实,平时喜爱穿着中山装,衣服上面写着“禅心之道”四个字,禅也许深奥,也许简单,但答案只在自己心中。记者想咨询潘杰关于草编工艺的经历,他满眼笑意地望着自己的作品,这也许就是他的答案。

  始终不渝,拜师学艺

  潘杰从小跟在爷爷身边,他爷爷叫潘兆松,是西明望台村有名的能人,不仅会编扫把和昆虫还会磨剪刀菜刀,最厉害的就是唱戏拉二胡,过年的时候爷爷就带领西明望台村的人,踩着高跷去别的村里拜年。潘杰说:“在我不上课的时候是天天跟着爷爷上山下河,田间地头,爷爷忙完农活休息的时候,就会顺手拔几根草,三下两下,一个活灵活现的小昆虫就递到了我的手里,在没有变形金刚、挖掘机玩具的那个时代,爷爷用草编个动物或昆虫给我玩,那就是我最喜欢的玩具。”在爷爷指导下,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门手艺,爷爷是潘杰学习草编经历中第一个重要的启蒙老师。

  



  



  后来因为一次特殊的缘分,潘杰又学习了塑编的手艺。潘杰二十岁的时候去济南千佛山游玩,遇见了他草编经历中第二个重要的人--孙老师。孙老师是山西的塑编艺人,手艺精湛,他大江南北的赶庙会,算是个“江湖游商”。孙老师栩栩如生的塑编作品唤起了潘杰小时候的记忆,潘杰要了师父的联系方式,回到家乡与家人商议,父母不太认同潘杰想要拜师学艺的想法,但奶奶非常支持潘杰的想法,于是潘杰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拜师之路,得知老师回到了山西太原,潘杰想都没想,坐上火车就去太原了。

  



  



  一把剪刀,一把钳子,几捆草,就是潘杰的全部家当,你别看这工具简单,草编动物的工艺方法可极为丰富,常用的有单编、双编、多编、编辫、平编、绞编、编花、串接、粘贴等等。学习草编时,潘杰的手常常被粽叶划伤,编出来的各种工艺品想要栩栩如生可不容易,手指的力度、折叠的角度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,几根棕榈树叶在潘杰的手里上下翻飞,左右穿插,手脚极其麻利。不一会儿,一只只蚂蚱、蜻蜓、梅花鹿等五花八门的草编虫兽,就摆满了潘杰面前的桌子。

  坚守梦想,任重道远

  采访期间,经常有人凑过来问价格,有人还会讨价还价,有的问完之后直接就离开了。带着小孩子的家长,一般都会被小孩拉着过来,家长宠爱孩子的,一般会买下一个,但是很多家长都是和孩子在这些“螳螂”、“老虎”、“蜻蜓”的草编物件前把玩一番,然后就拉着孩子离开了。草编其实是比较小众的,所以潘杰日常除了编编东西,还要时不时的去打点零工补贴家用。

  2008年,草编凭借着纹理清晰、工艺精制、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但在当今社会,却很难再有单纯以卖草编工艺品为生的手工艺人了,潘杰说:“以前日照还有几个人做这个,现在都没动静了,可能就剩我自己在做了吧。”

  但潘杰并没有退缩,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,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草编艺术,所以没事的时候,潘杰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专心去钻研这门手艺,并且一直在做一些新的尝试,他最得意的一件事,应该是增添了各种编织的材料,也会回收一些花店做造型的塑制品,还有一些彩带,做成精美的草编艺术品,丰富了草编工艺品的色彩,也算是旧物再利用。

  



  潘杰说,他希望把自己的构思、构想更多地体现在作品中,开创一些新的题材,树立自己的风格。自己还年轻,要不断自我提升,与时俱进,希望做好传承工作,让更多的孩子和年轻人了解潘氏草编,而这也将是他一生的事业。

  实习生:辛怡文

  [编辑: 张永平 实习编辑:李筱]

  

分享到

青岛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百度贴吧 人人网 QQ好友或群